把握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探索新时期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几年来,经过广大审计理论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努力,对审计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有人给审计文化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定义借鉴了文化的定义,《辞海》为文化下的定义是:“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讲,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也有一些观点,把审计文化定义为“审计活动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一般来说,广义的审计文化包含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也有把审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的内容,而狭义的审计文化仅指审计精神文化。所以,对审计文化下的两个定义,前者偏重广义的审计文化,后者侧重于狭义的审计文化(审计精神文化层面的审计文化)。但这也说明了审计文化是以精神文化为主的一种管理类文化。笔者更倾向于广义的审计文化概念。  审计文化作为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造和辐射的功能,在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时代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有人说过,“审计文化的培育是变革时代中国审计发展的基点,中国审计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选择和定位。”本文就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中国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及内涵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建设好审计文化,从而推进审计事业发展,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一、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  审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但审计文化渗透于审计的各项活动之中,影响和决定着审计人员的行为,从而使审计文化具有一系列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可以说审计文化属于管理类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制度文化。这是审计的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审计是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是一种监督和证明性质的管理控制活动。同时,也因为审计是一种管理类文化,所以审计文化的专属物质元素非常少,审计文化的结构以精神元素为主。这些都是审计文化的特征,综合来讲,审计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下:  1.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审计文化是由审计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内的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的文化体系整体。在这个体系中,由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因此,营造审计文化,不仅要注重制度、信息及技术等有形因素,更要重视信念、价值观、道德评价等无形因素,全方位建设,多层次着眼,各部分相辅相成,力求整体推进。  2.时代性。  时代性是审计文化注重发展的表象,也是理论创新的客观标志。时代性同时也体现了审计文化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审计文化只有与时代同进步,准确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成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因此,建设审计文化,要紧跟时代步伐,有所继承,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摒弃墨守成规,深刻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注重思维革新,开创全新的审计文化境界。  3.开放性。  任何有机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生命。审计文化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不能也无法闭门造车,理论研究也好,建设发展也好,都离不开交流、吸收、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放宽视野,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面、多地区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借鉴、吸收,从而达到发展、壮大。所以我们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广泛吸收一切有益于审计事业发展的文化成果。  4.专业性。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性的职业造就了一批专业性的审计人,而专业性的审计人也充分展现了专业性的文化特征。从而决定了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体现于审计文化各个要素的注重真实、体现公正和寻求证明等专业性文化特征。建设审计文化,也要注意这个基本特征,围绕专业性,体现专业性,发展专业性,使审计文化建设从普遍性中突出本质的特殊性。  5.广泛性。  审计文化是全体审计人员共同的文化,甚至对非审计人员也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广泛性还表现在审计文化渗透于表现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层次。审计文化建设需要所有审计人的参与,不仅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还是审计工作的客体,只有包括审计人在内的所有关心审计、支持审计的群众的广泛参与,审计文化体系才能得以真正的发展和完善。  二、审计文化的基本要素构成及精神内涵  (一)审计文化的基本要素构成  根据文化研究的理论,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社会学家把文化要素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要素,即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  (2)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3)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人的交往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进行,一切知识的继承和传递也只有借助语言和符号才能实现;(4)规范体系,规范是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所以了解一个群体和社会的文化,首先是从认识规范开始,进而才能达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借鉴文化理念研究成果,我们也可以对审计文化的基本要素进行归纳。审计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审计文化的主体、客体和载体。  审计文化的主体,即审计人,这是审计文化的根本。没有人,那么这个文化就只能是凝固的历史,只能是死的文化,而不是活的文化、发展的文化、现实的文化。一切文化现象都是以人,并且是社会人为根本,源于人的头脑、人的思想,并通过人的活动生成和发展的。同时,审计人,首先是社会人,是大社会中的一个特定小群体,一个在社会人背景下的具有特定职业、特定文化精神的小群体,这是审计文化建设时,必须注意的重要一点。有审计人才有审计文化,离开审计人谈审计文化,有空谈之嫌。这就是审计文化中根本要素――人的要素。  审计文化的客体,即审计精神文化,这是审计文化的主要内容。审计文化的所有外在表现,都是以审计精神文化为根源。人们改造自然与社会,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活动无不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所以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尤其是价值观念更是文化的精髓或灵魂,是核心要素。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审计工作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审计事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是审计文化、乃至审计精神文化的核心。因此,研究审计文化,审计核心价值观是研究重点。这就是审计文化中核心要素――精神要素。  审计文化的载体,即包括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在内的审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现实状态。这些主要表现为审计设施、审计工作用品,审计法规、审计形象等,是审计精神的感性显现形式。制度文化也好,行为文化也好,都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浅层文化。而审计物质文化应属表层文化,是审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对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又起着制约作用。审计精神文化则依托于审计物质文化而存在,并随着审计物质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要素上讲,这包括审计文化中的外在要素――物质要素、语言及象征符号要素、规范体系。  正确理解审计文化的要素构成,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创建和发展更为先进的审计文化。依托外在要素,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树立审计文化外在形象;围绕核心要素,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扬优秀审计精神,深入强化内在文化灵魂;抓住根本要素,坚定依靠审计人,全面发展审计人,最终是为了审计人,注重以人为本,开创全体审计人的先进审计文化。  (二)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审计文化的各种要素中,精神要素是核心要素。“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在审计文化的精神要素中,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研究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涵,就要研究审计核心价值观。  我们知道,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或群体组织中的人们所共有的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符合或违背人的愿望、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尺度,是一个文化系统构成的基因。而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在长期审计工作实践过程中,审计人逐步积淀和固化下来,并被广泛认可和遵行的对事物基本的判断尺度和衡量标准。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审计的精神内涵,并构成了鲜明的审计精神或者审计理念。这种审计精神,一方面确定了审计存在的合理性,保证着审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使审计与纪检、监察、工商、税务、财政、统计等不同文化系统明确区分开来。有着特定内涵的审计精神,来源于审计工作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其形成过程中,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审计文化中的精华,又借鉴了外国审计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因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经过研究,审计核心价值观可以确定为独立、真实、服务、公正与公开。  独立是审计的根本,是审计核心价值中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审计首先必须独立于经济责任受托人,否则就无法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是审计行为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同时,审计不仅要在形式上保持独立,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或者,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是审计人员的最高精神境界。  真实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审计的客观动因是受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直接目标或者说根本职责就是确定这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确定经济责任受托人为说明自己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向委托人或授权人提交的财务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因此,真实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职业操守。  服务是审计的根本宗旨。审计工作理应树立服务理念,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同时,也要服务于被审计单位。审计活动首先是服务于委托人或授权人的,那么这个委托人或授权人是谁?国家和人民!国家制定法律,授予审计机关法定职权,开展审计监督。而开展审计监督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以说服务是审计的根本宗旨。  公正与公开是审计的基本准则。审计必须客观公正,这是毋庸置疑的。审计的公正性,是审计存在、发展的最基本的准则,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没有公正性审计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客观公正也是真实性的一种体现。同时,审计要做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审计工作理应公开透明,工作过程公开透明,工作结果公开透明。  在审计实践发展中,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审计文化凝练出其区别于其它管理文化、行政文化、执法文化的精神内涵:确定责任和真实,恪守独立和谨慎,追求能力和修养,崇尚理性和证据,主张证明和公开,服务权力和公众。  深刻理解审计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打造出审计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树立好审计机关审计人的外在形象,营造出先进的审计文化体系,全面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加强审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下,在审计工作转型的前提下,审计机关要实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必须建设先进审计文化,促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必将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也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创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为先进审计文化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发展是审计工作的动力;通过审计使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审计工作的方向;“国家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审计主体行为要把握时代脉搏与国家审计的长期存在和发展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审计与国家发展的和谐”。审计监督是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为建设社会义和谐社会作出审计应有的贡献。构建先进审计文化同样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更加有力的推动审计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塑造现代审计人  前面说过,审计文化的主体是审计人,人是最根本的因素,无论是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理念、审计工作作风、审计职业操守等,都是由审计人来创造、承载和发展的,所以塑造现代审计人是建设先进审计文化的治本之法。在当代审计工作转型期间,从传统审计人走向现代审计人,对于先进审计文化的建设,对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塑造现代审计人,必须明确的是,审计人首先是社会人,然后才是审计人。塑造现代审计人,就要对社会人进行研究。我国数千年以来,传统社会的结构特征、传统文化系统的文化模式和价值取向,以及它对理想人格的设计蓝图,对于当代中国人的心理气质的影响、品格和性格的锻造、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塑造都是不容忽视的。国人的这些内在的、传统的民族思想特征,对于一个具有特定职业的社会人群体――审计人来说是不利的。这些特征主要有迷信权威,缺乏批判精神;因循守旧,拒绝主动创新;崇尚中庸,避免矛盾冲突;直觉思维,不善精确推理等。因此,我们必须直面这些先天的“不利条件”,并着力克服。同时,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解体和传统文化的衰落,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也日渐式微,濒临解构。当代国人正处在伦理精神蜕变的过程中,一些非道德主义日渐蔓延和流传。主要是,一些领域中道德准则松驰失效;社会正义感和羞耻感淡化;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淡化;社会道德控制机制迟滞低效,道德教育萎缩和扭曲等。因此,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塑造秉承先进审计文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审计人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塑造现代审计人,首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广大审计干部职工,即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在此基础上,加强审计职业精神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恪守精神独立、诚实守信、严谨细致、敢说实话、敢于碰硬、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等审计职业品格,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塑造具有先进文化精神的现代审计人形象。第三,要加强审计人职业能力建设,加强培训和交流,培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政策掌握水平、法律法规熟悉程度;在强化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熟悉学习计算机网络、金融、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诸如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风险评估、内控测评和审计抽样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人专业技术水平。  (三)促进审计工作开展  审计文化源于审计工作实践,反过来又对审计工作实践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审计实践活动是先进审计文化建设的活水源头,审计文化建设如果离开了审计工作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建设审计文化,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用先进的审计文化推动和促进审计工作的更好开展,用出色的审计工作实践彰显先进的审计文化。  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认识和摆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突出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大局出发,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抓住工作重点,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财政审计和各类专项资金、事关群众利益资金、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要扎实开展审计工作,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实落实“六号令”,严格规范操作,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审计项目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合法,体现审计权威。同时,充分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审计技术方法,并以开拓的精神,以创新的思维,从个案到全局,从微观到宏观,注重归纳总结分析,把握规律,提炼升华,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建设文化外在要素  要注重审计物质文化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建设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必备的办公场所、交通工具,一定的文体娱乐活动设施,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适当的福利待遇,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等,为其他审计文化实践活动、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充裕的经费和较好的办公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切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济联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建立健全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制度的落实。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定期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修订,以保证制度的先进性。同时,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既要注重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还要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制度建设重在落实,不要认为制度制定出来了就万事大吉了,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不落实,那也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要强化制度执行的保证措施,加强督查,落实奖惩,注重总结。  (五)加强审计文化事业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先进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改变那种“重业务、轻思想”、“重硬件、轻软件”的错误认识,强化审计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寓先进精神文化于其中,使广大审计干部职工陶冶情操,创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不断丰富机关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要不断满足审计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拓展新内容。同时还要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文化标志、审计文化现象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着力打造丰富完美的审计文化形象。  (六)深入文化理论研究  深化审计文化理论的研究,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要创新思考方式,用发展的观点,探索审计文化序时性研究,善于从多纬度、多层面探索分析。注重创新方式,从新的视角,不同方位审视,不断丰富审计文化理念体系,以期形成新突破。二要服务审计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践空谈理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分析,提炼升华。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文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用先进的审计文化促进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三要坚持开放,注重交流和吸收借鉴。做到理论体系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积极合理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审计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审计文化理论。(栏目:财务审计报告/)

精选文章

北京出具招投标审计报告
顶 ↑ 底 ↓

联系> 18611114677 (同微信)拨打电话